瞎子阿炳的名曲(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二胡独奏)
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是一首中国传统名曲,它是20世纪50年代由日本作曲家加田宪吉为中国音乐家周云鹤创作的。它在中国民间广为传唱,经久不衰,成为中国民族器乐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经典名曲。 瞎子阿炳原名华彦钧,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和作曲家。他自幼丧父,9岁时随母亲到无锡谋生。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后随母亲改嫁到无锡。 他幼年时就跟在父亲华彦钧身边学艺。 17岁那年,他正式拜江南名师学习二胡和琵琶,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不久后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了,他先后到无锡、苏州、上海等地演出求生,以拉二胡谋生。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回到无锡定居发展二胡事业和教琴传艺,并在一些中学和小学教授二胡课程。 当时江南是戏剧之乡,许多知识分子都精通乐理演唱和拉琴等才艺。瞎子阿炳以拉京胡、弹三弦、唱扬琴以及琵琶等乐器为生。当时无锡是全国民族器乐的中心之一,又有著名的江南五大丝竹基地之称”华氏“丝竹在无锡一带非常流行,阿炳经常在各地演出时用二胡、琵琶等乐器为戏班伴奏。
一、创作背景
《二泉映月》创作于1937年,是日本作曲家加田宪吉为周云鹤创作的。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上海抗战期间,加田宪吉以《游击队之歌》等歌曲的曲谱为基础,为周云鹤创作了《二泉映月》。在抗战期间,加田宪吉与周云鹤、丁善德、吕骥等人都有来往。 后来加田为周云鹤的《二泉映月》谱了曲,由他本人亲自演奏。曲子一开始就展现出了瞎子阿炳特有的音乐风格和技巧,还显示出作者本人的创作才能。 据说当时日本音乐家在听到了瞎子阿炳演奏《二泉映月》后,不禁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也是我国音乐家创作和演绎这首乐曲以来首次得到日本听众的肯定。
二、乐曲简介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是二胡名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代表作品。此曲原为民间音乐,20世纪50年代由日本作曲家加田宪吉改编成二胡独奏曲,并于1953年在日本东京首演,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好评。 此曲曲名为《二泉映月》,但作者并不是瞎子阿炳,而是在无锡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的周云鹤。据说当时他以“瞎子”的身份在无锡街头卖唱以维持生计,并以卖唱收入来收集素材,经过6年时间创作了此曲。
三、演奏要点
1.该曲以轻巧灵活,如歌如诉为特色,流畅、婉转、活泼为特点。 2.该曲表现了作者对二泉映月的无限怀恋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和对黑暗的控诉。 3.乐曲中出现了较多的渐强、渐弱的二度音程,把乐曲推向高潮。 4.本曲体现了阿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创作才能:右手运弓和揉弦灵活自如;左手运弓深沉细腻而富有感情,处理得非常巧妙;手指按音饱满匀称;右手快速按音与左手连贯地相结合;左手按弦力度由轻渐重。这些技术充分地显示了阿炳高超的演奏技巧。另外乐曲中频繁出现长弓、顿弓等都是他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四、音乐风格
二胡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也是一种独奏乐器。它历史悠久,结构稳定,音域宽广,音色柔美动听。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运弓,拉、推、弹、打和振等技法结合运用,可表达不同情绪的感情。 二胡的演奏技法有多种,如:拉奏、揉弦等。《二泉映月》的表现手法与其它二胡曲有所不同,它采用了很多西方作曲中常用的新技法和新技巧。如:不换把位进行揉弦的演奏手法;不采用单二度进行等。这些都是为表达乐曲内涵而创造的。因此它比其它二胡曲更具有丰富内涵和更具感染力。 《二泉映月》的创作与演奏技巧在我国民族乐器中独树一帜,成为一种经典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