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时代的民法典:保护人权利益、规范社会行为
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审议通过,标志着我国的民法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是我国新时代法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一、民法典的内容
我国民法典由引言和六个部分组成,共计1300多条,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具有总章、物权、合同、侵权责任、婚姻家庭、继承等条块的民法典。
其中,总则部分作为民法典的头一篇,主要规定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体系,包括人格权、财产权、合同自由原则、诚信原则等内容,经过梳理和归纳,构成了适用于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法律体系的总体框架。
各单行法之间还存在大量重复和冲突,而民法典的制定能够统筹各方面的矛盾与问题,落实“一法”原则,解决了“碎片化”对立的法律差异性,提高了法律的稳定性和系统性。
二、民法典的意义
民法典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保护人权利益、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律基础,它主要体现了如下方面的意义:
一、保护法律实现人民利益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尊重个人权利的价值尊严。民法基础部分相当于是支持社会起草和展开合法真实交易自由的基石,规定了广泛的自由和种种得以开展交易方式的基础原则和范围,指导个人和机构在在法律规定的框架范围内展开经济活动。
二、规范民事关系,提高交易效率。合同法律制定了诸多约定合同自由原则、合法性原则,规范各交易方的交易行为,确保交易的真实性、诚信、平等和公正,提高了民事交易的效率,刺激经济发展,为市场经济的健全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保护权利人的利益,规范司法实践。侵权法规定了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赔偿原则等规则,强调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同时还具有法律的共同作用,能够规范司法实践,归纳司法体系的常规和调和国内内外客观关系,促进社会正义的实现。
三、总结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背景下,民法典的制定及其重大意义显而易见。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民主社会,在具体制度方面,法律,就是这个现代社会格局下的常态。民法典为国家一系列社会现实中出现的微观问题提供了统一的解决框架和公正的解决机制,构建了“社会管理”的基础法律和亚法律体系。
因此,民法典的制定与保护人民权利,规范市场行为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意义,有助于我国法治建设更加全面、深入、可持续、特别是对于实现新时代有调整性和助推性的目标片段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