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雾霭是什么意思(雾霭和雾霾的区别)

雾霭是什么意思(雾霭和雾霾的区别)

  雾霭是什么意思(雾霭和雾霾的区别)

  雾霭,又叫阴沉的云霭,是指雾气笼罩、有雾的天气现象。雾是云中水蒸气含量过多而凝结成的微小水滴或冰晶颗粒。 雾:空气中水汽凝华成微小水滴或冰晶,叫做大雾。雾气能使周围物体发出光亮,但能见度很低,地面及近地层大气中水汽压较小,空气稀薄,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造成这种情况。 雾形成时应该有两个条件:一是有稳定的大气层结;二是空气中水汽比较充沛,近地面层水汽含量较多。这样才能形成雾。同时在低气压的控制下,如果出现逆温现象的话就容易形成浓雾。 雾霭在我国西北、西南地区多见,但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它使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下降;当它与雨雾相混时对交通有影响。例如: (1)雨后雾霭导致能见度下降而引发交通事故。 (2)雨雾混为一体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病虫害加重、交通事故频发等后果。 (3)雨雾相混容易造成火灾等灾害,甚至引发爆炸等事故。 因此从保护农作物和保障人们生命安全角度出发,雨后应避免在开阔地及能见度不良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1.大雾

  雾的分类是根据雾出现时天空中水汽的多少来划分的。 一般而言,在晴空万里,地面没有散热条件的情况下,出现在水平方向上距地面1公里左右的高度以下时,就称为大雾。当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后,造成大范围地区逆温层时,则形成平流雾。 因为近地面水汽丰富,因此辐射雾的出现几率要大于平流雾。除辐射雾外,一般由于地面附近有冷却过程出现逆温时(逆温层在一定条件下会自发地升高),也常会发生雾。逆温是雾天里最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 根据国际上对大雾天气的定义是:一天中大气中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空气中尘埃颗粒大量增加到一定浓度而形成的气溶胶系统,称为雾(或霾)。

  2.雾霭

  雾的一种。是由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薄层空气,有时有逆温层存在,使水平方向的气温降低,垂直方向上气温升高,形成一个空气层。 雾霭是最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它往往发生在春、秋两季。在晴朗、微风条件下,近地面空气中水汽丰富,易出现雾和云。有时雾和云还可以互相转化。 雾霭主要出现在晨昏和夜间,是因太阳辐射减弱所致。当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地面温度较低,而地面附近空气被加热后向上抬升而冷却。由于近地层空气的密度变小而冷却下沉,形成了一个很薄的对流层内小范围的逆温层。逆温层内的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相遇而形成雾霭或雾。 雾是在近地面层产生的一种天气现象,而雾与霾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天气现象。“雾”和“霾”均是由于大气层结不稳定造成的大气污染后形成的空气质量问题;都会对人、畜及环境造成危害;且两者均由近地面层产生而与大气层结无关。

  3.雾与霾的区别

  雾和霾都能使能见度降低,但两者之间有较大区别。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小水滴或冰晶,使近地面层的能见度下降。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烟灰和灰土微粒,能阻挡太阳紫外线而使地面辐射冷却,降低大气层的辐射强度。这两种物质都含有大量颗粒物,其直径小于10微米。霾在北京地区表示为直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浓度超过了空气清洁水平二级标准。 雾和霾都会影响能见度。但雾主要影响近地面层空气,而霾则多影响高空空气,常会使污染物在高空堆积,降低能见度。 雾天里常常伴有尘埃、浮尘、粉尘等污染物;而霾天气时PM10、 PM2.5和 PM2.5/PM1比值大于70,且持续时间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