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哪些问题?——《处处掣肘》读书笔记
《处处掣肘》是杨绛先生的散文集,这本书有很多独特之处,读之需要一个全新的心态来打开通道。在读书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这篇文章将会分享我的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
第一部分:语言难度大?其实很约翰逊
杨绛的散文很简单,词汇也不高级。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觉得读起来很困难?这是因为,他们孜孜不倦地钻研杨绛的用词,但总是难以消化那种古典式的语法结构。
其实杨绛的语言风格非常约翰逊(Johnsonian)。他以简短的语言,概括精炼,且语句流畅,在阅读过程中不必过于拘泥。有时候,我们甚至可以直接把他的文本理解为“讲故事”而不是“写作品”。
第二部分:主题固定?请开拓你的想象空间
一些读者认为,杨绛的主题太过固定。毫无疑问,她的写作重点确实集中在自传和她的先生钱钟书的思想交流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的主题一致。实际上,她在这本书里探讨了很多主题,包括文化、历史、音乐、戏剧、诗歌以及生活等等。
我们需要开拓我们的想象空间来理解杨绛的主题和她的写作。毕竟,她的写作极富个人色彩,她将自己的经历、状态、心情与我们分享,所以,我们需要从她的角度出发,思考她的主题。
第三部分:风格奇特?享受阅读中的意外惊喜
杨绛的文风果然独树一帜,总有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她深入浅出的描写某些事物,让我们对那些普通的日常物品有全新的感悟。
杨绛的思维和我们不同,但是我们需要享受阅读中的意外惊喜,并跟随她的思路,进入她创造出来的思想世界。我们需要发现这些意外之美,发现其中的趣味和巧思。同时,在阅读中,我们也会发现杨绛的那些”风格奇特“之处,慢慢爱上她独特的文学语言。
在读完《处处掣肘》之后,我发现自己对于文化自信、人生体验以及人际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当然,我也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了上述的问题,但是,通过掌握一些技巧和窍门,我成功地克服了这些挑战。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大家,欢迎分享你在阅读过《处处掣肘》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读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