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侨献琴:传承中华文化,凝聚乡情
前言
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也是东方音乐魅力的象征。自古以来,琴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块。琴为川渝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熊猫之乡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象征之一。
工侨献琴,作为一个非常特别的琴类慈善项目,几乎走遍了全部的中华大地,推广传承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项目的背后。
工侨献琴的热潮
工侨献琴计划在2014年发起,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让更多的人学会弹奏中华传统乐器。当时,办理建设任务的锦江区领导,就要求在区政府机关楼设立琴房,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练习器乐。固然是为了工作人员业余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娱乐场所,但根本目的是想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更好地弘扬国家文化。
工侨献琴计划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目标:第一,修建琴房,为中华传统乐器培养更多的练习者和传承者;第二,发起一项名叫“工侨献琴”的特别扶贫的活动,将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孤儿院、福利院、残疾人福利机构送上各类乐器以及书籍等;第三,组织演奏活动,为传统音乐文化搭建平台,增进文化宣传交流。
工侨献琴的推广
自2014年以来,工侨献琴项目已成为锦江区的一项主导性慈善活动。该项目致力于推广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采用各种方式,包括朗诵、运动、音乐等多元化的方式,唤起乡情,弘扬中华志愿精神,传播中华文化,宣传民族艺术,为促进锦江区的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过去的3年里,每年工侨献琴都可以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申请,琴需求量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截至2017年9月,工侨献琴已经走进全国11个省份、29个市区县、数百家学校、孤儿院和残疾人康复中心。而且,活动不仅吸引着众多社会人士及企业的赞助,更有众多歌手艺人及知名乐手助阵演出。
总结
工侨献琴不仅是为琴文化的发展奉献,同时也为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并将深深地植入到锦江区市民的心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工侨献琴打造了一道浓郁的文化风景,体现了国人“有爱、有担当、有行动”的民族精神。对传承中华文化的人士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参与进去对自身也是一种提高,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华文化,甚至是爱上这个传统文化。
让我们期待工侨献琴这个美好的琴文化项目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古乐的魅力,推动琴文化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