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苘的正确读音及其意义
小标题:苘的发音
苘(qǐng)字是一个多音字,常见的发音有三种:qīng、qìng、qǐng。1. qīng:这个发音是最常见的读音,是指二月(阳历或阴历)的意思,例如“农历二月”、“阳历二月”。当然,这个发音也可以用作人名、地名。
2. qìng:这个发音一般用于药名,如苦苣苔(kǔ jù tái)、苦苣子(kǔ jù zǐ)等。此外,在部分地区,人名、地名中也有使用这个读法。
3. qǐng:在民间歌谣和戏曲中经常使用这个读音,如《梅花三弄》中的“啼鹃徒自愁,苘萝自娱。”(tí juān tú zì chóu, qiǎng luó zì yú)。
小标题:苘的意义
苘字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左边是苓字(líng),右边是穷字(qióng)。在汉字中,左边一般表示色、形、音,右边则表示意义。因此,苘字的意义也是由两个部分构成。1.左边苓字:苓(líng)是一种药材,又称白茯苓(bái fú líng),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开胃、利湿止泻等功效。
2.右边穷字:穷(qióng)在这里表示山穷水尽或极度匮乏的意思。因此,苘字的整体意思是指在贫瘠的土地上,采集到了一种有助于健康的药材。在汉字中,苘字可算作一种很有趣的医药类字。
小标题:苘的典故
苘字出现在古代文献中的用途很广泛,除了表示二月和药材外,还涉及到不少典故和诗文。以下介绍几个与苘有关的故事。1.《诗经·邶风·何草不黄》中有一句“不吐不茹,何草不黄。”(bù tǔ bù rú, hé cǎo bù huáng),其中的“草”字就是指苘草。此句赞颂的是一位执着的诗人,他不吃、不喝,只有苘草能满足他的需求。
2.《史记·律书》中,苘(qǐng)被称为“寿蟹鸡”,原因是它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耐挨饥渴的特点。据说,楚国的军队曾经在远征途中,全部缺粮,只有一群鸡吃了苘草后存活下来,因此被赞誉为“寿蟹鸡”。
3.《庄子·庚桑楚》中出现了一句“苕亭之柱藉藉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tiáo tíng zhī zhù jiè jiè zhě, lǎo wú lǎo yǐ jí rén zhī lǎo)。
这里的“苕亭”指的是一种休息的场所,景致优美,被用作送老的场所。有关“柱藉藉者”(zhù jiè jiè zhě,即柱子粗大)的描述,则是用来形容这个休息处的结构。该段话表达的是尊老爱幼的思想,与本文讲述苘字的医药意义和寓意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