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翻译
孔子说:“学习一门知识,时常实践和复习,这难道没有喜悦吗?朋友从远方来过来,难道不是一种快乐吗?别人不知道我的好处而不生气,这难道不是君子的风度吗?”
二、原文
子张问庙事。子曰:“传之者九族,其人克明其祖,爱其兄弟,敬其上祖而爱其下祖。临大礼,其内敬而外敬,其为义也,乐其事而爱其人,其斯之谓完成。”二、翻译
子张问祭祀庙宇的仪式。孔子说:“执行这项仪式的人必须尊重自己的祖先,爱护兄弟亲族,尊崇上级祖先,爱戴下级祖先。在进行盛大的礼仪时,既要内心敬重,也要外在表现得庄严肃穆。这就是所谓的尊重仪式、喜爱人民,做到这种境界,才能说是祭祀的完成。”
三、原文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三、翻译
孔子说:“不符合礼仪之道的事物,不看,不听,不说话,不做。”
四、原文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四、翻译
孔子说:“君子不为争斗之事,但如果他必须要参加,那么他就去打射箭比赛。他行事一定遵循礼仪:上楼时,首先行揖礼让,然后再走上去;在某些聚会中,他可以退居到下面喝酒。这样的人争斗也是有裨益的,他将是典范的君子。”
五、原文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五、翻译
子夏在任职莒父的宰相时,问孔子如何成功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不要贪求急功近利,也不要小看一点点的好处。急躁的行动无法取得成功,注重小利会妨碍大事的实现。”
六、原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六、翻译
孔子说:“我们应该志存道德原则,凭借德行来坚定自己的行动,依据仁爱的精神行事,多参加艺术的活动。”总结:以上是孔子《论语》中的六个知名名言。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娴熟的治理智慧、高尚的人格现象和发人省醒的理念思路,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