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什么是吉芬商品(“吉芬效应”的本质)

什么是吉芬商品(“吉芬效应”的本质)

“吉芬”商品和“吉芬效应”不仅存在于低收入阶层和廉价商品中,高收入阶层对奢侈品也有类似的消费行为。比如,在大款们的比富消费中,一种高档商品越涨价,对它的需求反而越增加。这也是一种“吉芬效应”。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需求定理,它是指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必定会减少。这是绝大多数人所公知的道理,也符合理性的人行事时的判断。但是在1945年的爱尔兰大饥荒中却出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英国经济学家吉芬发现了一个反常的现象:土豆价格在上升,但是它的需求竟然也在持续增加。后来,这种现象也被经济学界称为“吉芬之谜”。这类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时增长的特殊商品称为“吉芬商品”。

经济学家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解释这一现象,他们认为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其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这类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其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总效用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于是产生了“吉芬效应”。

就以土豆为例,对于过去的西方人来说,土豆是一种廉价的必备主食,当土豆和其他食物价格恒定的时候,穷人消费的土豆是一定的,但是一旦土豆的价格下降,化更少的钱就可以买到划分原来一样多的土豆的时候,他们就没有必要买和原来样多的土豆,这个时候他们很可能会选择减少土豆的需求量,而凑钱去买比土豆昂贵的其他替代品。

原来一天吃十个土豆可以吃饱,降价后他们只买八个,剩下的钱可以买一块肉,一样可以吃饱。这样土豆的降价引起了土豆需求量的降低,在这个瞬间,如果土豆的价格反弹,那么穷人会马上回到原来的消费结构上去。这就是“吉芬效应”。

近几年,中国房地产业也产生了“吉芬”现象。在房价高涨的今天,大部分民众都高呼买不起房,但是抱怨房价的同时,民众们认为房子还是一定要买的,于是不管是借钱还是贷款,他们前赴后继拥进了房市,生怕再观望一会儿,房价就会再涨。于是造成了今天房价居高不下,而抢购的人依然很多的局面,也与土豆介个上涨,需求量反而增加的现象“不谋而合”。

不仅如此,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很多这样的“吉芬”商品,比如大米、小麦等生存必需品,它们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显得尤为重要。要是我们的经济下滑,大家的整体消费水平下降,人们对这种能填饱肚子的生存必需品的需求会增加,这样这些大米、小麦等生存必需品的价格就会上升,但人们为了填饱肚子且担心这种必需品的价格进一步上升也会持续购买。

在一般消费者中,总是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的消费心理,那就是“买涨不买落,买贵不买贱”。而众多的商家也正是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来调整商品价格以促进商品销售的。对于我们来说,一定要了解“吉芬效应”的本质,这样我们才能够避免盲目消费、防止产生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