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们学生时代耳熟能详的人物,匡衡的凿壁偷光,可以说是和司马光砸缸一个重量级的故事了。
我们也经常感叹于匡衡的勤奋,匡衡的故事也曾经激励了一代人。
但是,匡衡后来怎么样了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去说。
可能我们大家都认为,以匡衡的勤奋努力,以后过得一定不会差。 但其实真相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
匡衡之后的发展,可以说是完全与小时候背道而驰,甚至走上了歪路。
这也难怪大人们以及老师,不会再告诉我们匡衡之后怎么样了。
少年不得志
我们在凿壁偷光的故事中就能够看出来,匡衡自身的家庭并不富裕也可以说是非常贫穷。 匡衡的家庭世代都是以务农为生,因此匡衡从小就深知要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而匡衡最擅长的科目就是诗经,诗经属于六经的其中之一根据当时西汉的科举制度。 只需要掌握六经中的其中之一,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才考取功名。
而这也成为了匡衡的首选。 匡衡对诗经的理解非常深刻,很多人都会特地跑来听匡衡讲诗。匡衡讲的诗通俗易懂,让很多人听完以后都恍然大悟。
因此,很多人都认为,匡衡参加科举考试可谓是手到擒来。 当时的科举考试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凭借匡衡的实力考一个甲级应该是轻而易举,但事实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匡衡在科举考试当中,屡次失败,即便是最低的丙级都没有考上。 这给予了匡衡非常大的打击,但匡衡的优秀品质就是勤奋,这点也体现在了匡衡的科举考试当中。
接连的失败并没有让匡衡气馁,反而愈挫愈勇,直至第9次的时候,匡衡终于成功上岸,但只是考了一个丙级。 到了如今这一步,匡衡也不能任性地继续考试,只能入朝当一个小官。但早年刻苦的学习并不是毫无用处。 在匡衡入朝为官之后,凭借自己对诗经的深刻理解,立即获得了当时太子的赏识。
当时的太子正是汉元帝。 有一次太子正在花园中与大臣们讨论国事,碰巧遇到了匡衡在给别人讲授诗经。
太子听到之后立马停了下来开始认真地听,越听越陶醉,甚至忘记了自己已经站了一个时辰了。 至此之后,匡衡的才学也被太子发掘了出来,开始了自己的晋升之路。
当汉元帝上位之后,开始推崇儒学。 而推崇儒学的目的一个是自己非常的喜爱儒家学说,另一个则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如果全国上下都是一种信仰,那么自己治理国家也会更得心应手。 而此时匡衡也正是儒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可以说是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也开始了迅速崛起。
通过不断地晋升最终成为了丞相。 很多人认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这是典型的笨鸟先飞加废柴逆袭的故事啊。
但其实,匡衡在为官之后,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与小时候的单纯和天真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逐渐黑化
已经成为丞相的匡衡,深知自己一路走来的不容易,因此为了保住自己现在的位置,匡衡也是非常的有心机。 他开始上下之间连续打太极。
对于朝廷中的害群之马,身为当朝丞相竟然助纣为虐。 当时朝廷当中也有一位大臣叫石显。石显的所作所为可以说非常的极端。
他无视朝纲,违法乱纪,仗着自己跟皇帝关系好,无法无天。 而匡衡正是因为石显跟皇帝关系好,才没有进行举报揭发,反而不断地进行讨好和委曲求全。
这时的匡衡已经偏离了他当时的初心,成为了一个一心只为权势的势利眼。 后来石显塌房,匡衡又是第一个站出来把石显的罪行一一揭露的人。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匡衡更加受到了皇帝的青睐,成功取代了石显的位置。 从此以后,匡衡也开始了贪污腐败,剥削百姓的黑化之路。
权力迷失了他的双眼,当时西汉时期,每位大臣都有自己的封地,当然匡衡也是有的。 但是匡衡对于自己的封地并不满足,他认为自己应该要得到更多。
更多的封地也就意味着可以剥削更多的百姓。 因此,匡衡上下运作,足足比朝廷分给他的封地多出了四万亩。
但由于当时匡衡扳倒了石显,百姓们对于匡衡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太多的怨言,反而将匡衡视作他们的救世主。 但随着匡衡的所作所为越来越过分,开始不断地有官员对匡衡进行弹劾。
匡衡封地中的百姓也越来越不愿意。朝廷也注意到了这个事情,但为了不打草惊蛇,朝廷决定偷偷调查这件事情。 最终,匡衡欺君的事情也终于真相大白。
但由于汉元帝曾经很赏识匡衡,匡衡也并不是毫无贡献。 因此,汉元帝选择放过匡衡一马,免除了匡正的死罪,将匡衡贬为了平民。
而匡衡又回到了他当时奋斗过无数日夜的老家。 当匡衡回到了老家,看到此情此景,不知又会作何感想。
其实匡衡的一生可以说非常的波浪起伏,从少年时期的屡次失败,再到随着时代迅速崛起,再到因为自己一念之差毁了自己的一生。
不得不说,匡衡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但站得越高,也就意味着只要走错了一步就会摔得越惨,匡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面对权力以及财富的诱惑,匡衡忘记了自己当时的初心以及自己努力的意义。
可能当时匡衡一心科举,只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让自己让家人都能够过上好的日子。 这样的想法不坏,最后确实也实现了这个目标,只可惜自己无法固守本心成为了自己当时最讨厌的那一种人。
结语
匡衡能够从一个平民逐渐成为朝廷的丞相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因此我们也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匡衡身上可以学习的优秀品质,我们也应该虚心接受。
对于那些不好的做法,我们也应该吸取教训避免成为这样的人。 凿壁偷光依然是非常经典的学习案例,我们也应该学习古人这种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