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杂谈 > 小品扰民了您是哪一年春晚(小品闹腾您是哪一年春晚)
小品扰民了您是哪一年春晚(小品闹腾您是哪一年春晚)
倾城、半夏 • 2024-06-02 13:34:40 • 百科杂谈
小品闹腾您是哪一年春晚
引言:小品扰民了您的生活吗?
自从小品的出现,春晚也开始因为这种形式的节目而备受青睐。它带来了欢笑,同时也有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麻烦。有一些小品因为其夸张的表现形式或者内容过于离谱而成为公众价值观的矛盾点。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历年春晚中哪些小品闹得轰轰烈烈,甚至扰民了您的日常生活。
第一部分:2018年春晚的“婆婆爱上小伙”
这个小品主题就有点违反道德伦理了。一个年轻的男人和自己的婆婆有一段莫名其妙的感情纠葛,甚至演员的动作语言也比较暧昧,让人看完不禁脸红。这类剧目的出现,只会在人们的思想里求新求异时兴起一时,但对于我们的社会伦理道德以及人格尊严的尊重,却是一个违反常规的现象。![](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gallery/31f9fd2acfdf3233a6677415232dac714810.jpeg)
第二部分:2009年春晚的“贪官与小姐”
其实,这个不仅出现在春晚上,各种不同版本的小品演绎也很多。这个题材的小品很容易被观众接受,因为它集合了一切让人正义的元素:社会真实存在的腐败和贪污、赤裸裸的悖逆和不在乎社会伦理风俗等。但其实,这样的小品是一种有违道德伦理价值的行为,也会对社会风气的形成产生负面的影响。
第三部分:2005年春晚的“抢夺手机”的场景
这个小品呈现出的场景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大爷和素不相识的小伙子吵架,一拳打在了男青年脸上,随后听到手机铃声,万般辩解无用,本来热闹的过年场被搅成了一锅乱麻。这个小品的意义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即使看点独特,让人捧腹大笑,但一个边缘的概念维持了它的存在:有些人对自己的“物质”毕竟比对道德伦理价值更靠重。在现今物欲横流、人心不稳的大环境下,这个小品的出现引起了更多的思考。![](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gallery/94c3f87752aff34770ed0187c11e3547994.jpeg)
结论:小品也应遵循伦理价值观
我们看了上面这些小品的例子,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虽然这些小品让人捧腹大笑,但小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也应该遵循一定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和公共意识,健康合理的创造体验,才能为我们生活文化,文艺传播搭建更好的基础,从而真正成为春晚文艺创作特色中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