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杂谈 > 和氏璧的由来文字(永不磨损的奇迹——和氏璧)

和氏璧的由来文字(永不磨损的奇迹——和氏璧)

永不磨损的奇迹——和氏璧

悠久历史的见证

和氏璧,是中国古代晋朝时期的所铸璧玺,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银质文物之一,被誉为“亿万年不磨”的自然奇迹。其形状为圆形,中空,直径约22.5厘米,外高1.4厘米,厚0.7厘米,重5.05公斤。和氏璧共十字形裂纹、十字形裂纹+一个双曲形裂纹,最初只有一个十字形裂纹,后来紧靠其上镶嵌了一个扁平的银片,并继续铸成。据考古学家推测,和氏璧的银质属于南方贡物,玉石来自北方,因此其出土地点存在研究争议。常见说法是和氏璧于1965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的卧龙岗墓中出土。

传说中的睿智女子

和氏璧的传说极多,最知名的当属“和氏璧”的命名传说。相传,当时的晋国国君萧衍得了这枚璧玺,便赏赐给了他的才貌双全的女儿和氏璧,并容忍她找来下属贾重阳予以保护,以释放对女儿的父女情怀。然而,当时局势动荡,留在故地的贾重阳对和氏璧的保护倍加严密。据说,为了防止璧玺被盗,贾重阳将璧玺打磨成小片,并混入爱妃美发之中偷运出境,最终顺利交到国君手中。这一故事流传至今,成为和氏璧更加引人入胜的神秘色彩的来源之一。

科学无法解释的“神品”

和氏璧在古代的铸造工艺早已失传,谁也无法知晓其中的制造过程,更别说能够复制它,其及其珍贵的材料组成和科学特性也至今大多诸多迷雾。

早在唐朝,人们就已经认为和氏璧是“吸水如干,举高不多,丢弃不远”之物,用露水沾就识别精准,展示了其珍贵无比的物理特性。

近年来,对和氏璧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分析和检测,结果显示它的纯银质地,银含量高达99.73%,是目前所知最高的古代银器,且由于其银含量极高,使银呈现出纳米架构特性,这是银所独有的物理特性之一。另外,加上和氏璧独特的制造工艺,使得它具有很多我们到现在都难以解释的神秘和不可思议的特点。就连现代的材料学家也无法完全还原一块和氏璧的特性。

永不磨损的奇迹

如果要形容和氏璧那“亿万年不磨”的神奇特性,那么最贴切的就是“纯银化山水,玉石为之逝”——自然力量下的完美结合,似乎隔了多年多年还是那么完美。它的“永久”的特性被誉为家族意义的象征,无论是仿、造还是只是模拟,都不得其真。它带有一种玄学的神秘感,给人以不可言说的美感和思考,如此美好的顶峰岂又何处寻?

如果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需要一些神话、一些故事作为代表的话,那么和氏璧肯定是其中的瑰宝,将文化和历史完美融合在一起。

和氏璧,永远是历史长河上闪烁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