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之岗——易县长城
易县紫荆关长城,位于河北省易县县城南部,是明朝最后修建的长城之一。起点在北洼水镇新沟,经过紫荆关、锦衣卫、通州岗,终点在团柿山。全长56公里,分为城垣、胸墙、敌楼三个部分。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古老而神秘的长城。
历史沿革
易县紫荆关长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针对蒙古和辽东女真族的防御工程之一。因地势复杂,工程迫切,紫荆关长城的修建历时三年多,耗费巨资。明朝末年,张献忠大军侵犯北京,盘踞易县县城,长城变为分割双方的防线。清朝初年,易县紫荆关长城进行了大规模加固,加入了几百个角楼、麻袋墙和城门。从此,紫荆关长城成为固若金汤的重要关隘,曾经三次成功抵制满族入侵。
地理环境
易县紫荆关长城地理位置优越,随峦而建、布局合理。北起月山,南至洛阳,横跨易县境内的团柿山、七矮山、胜峰山、玉皇顶等,紫荆关长城仿佛一条银蛇蜿蜒于群山之间,沿着陡峭的山脊,环抱着易县的南部边境。登上长城,视野开阔,能一览山峦壮观、风景秀丽。多年来,紫荆关长城的优美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拍照,成为当地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遗迹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标志之一,长城流传了许多民间故事和传说。易县紫荆关长城也不例外,有许多与它相关联的故事、传说等。比如说民间传说中的“花石头”、“鲁班墓”、“手机口”等,都是易县紫荆关长城所流传的典故。此外,长城上留存了许多文化、历史遗迹,如传统的烽火台、角楼、昼道、守望台等,极富韵味和历史感。因此,易县紫荆关长城成为旅游景点之外,也是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易县紫荆关长城因其雄奇壮观的建造和浓郁的文化底蕴,吸引了许多人们前往朝拜、观光、旅游,同时也被赞誉为举世文化遗产之一。旅游高峰期,每天都有数百名游客来此体验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在这里,你能够看到一幅幅山水画中的奇峰异景;在这里,你能获得一次次与古老文化的亲密接触;在这里,你能找到一种古制新文的生活方式。因此,不妨一边欣赏自然美景,一边感受历史韵味,来一次充满文艺气息的旅游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