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乐趣何处寻找?
一个放学回家的时候,妈妈做好的热腾腾的饭菜呈现在眼前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一个周末,和好友在闲逛的街道上突然被飘出的油腻香气所吸引,掐指一算已经是中午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美食不仅是填饱肚子的能量来源,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的体验,然而,它们为什么越来越难以发现呢?
外卖的“代罪羊”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外卖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又快又方便,不必花费时间做饭,还能品尝全国各地的美食。外卖似乎已经化解了我们的口腹之欲,但它是否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代罪羊”作用呢?
一方面,外卖品质的标准难以做到一致。相信点过外卖的人都会发现,同样一道菜品在不同的品牌下口味和质量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差异。这是由于食品生产的不可复制性所致。无论是配料的新鲜度、烹饪技艺、油烟污染程度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到食品的口感和品质。因此,外卖的满足感有时会被打折扣。
另一方面,快捷的外卖带来的是让人将食品当成单纯“填饱肚子”的“物质”思维方式。快速消费的“立餐”使得我们失去了分享美食、品味美食的过程。在这样的思维下,很多本来值得推崇的美食也许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目光的缩窄
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焦虑感越来越强烈。这种状态下人们的目光难免会变得狭窄。在这样的心态下,我们很容易忽视一些细节和差异。食品也是一样,假如只是想快速解决温饱问题,很可能就会放弃品尝美食。这时我们需要培养和拓展心态,认真体验一些本该引起味觉反应的特色美食。
目光的缩窄可能会使我们忽视一些地方的美食,而非专注于某个城市“最火”的或者“最具代表性”的店铺。实际上,很多小众的、甚至没听说过的店铺也许值得制造一份回忆。例如一些家庭作坊之类的,可能口味与环境都比不上一些著名餐厅,但或许会给您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官体验。
回到美食的本质
最后,我们需要回到美食的本质。美食之所以美在于,它有某种能够令你回味无穷的“灵魂”。它不仅填饱了肚子,还能带来愉悦和快乐。为了找回美食的魔力,我们需要做出一些改变。
首先,我们需要与“物质”思维摆脱。品尝美食本身就是一种需要细心品味、慢慢体验的过程,而非快餐选项。其次,我们可以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中,多方考量是否选择真正适合自己口味的店铺。另外,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些有趣的小店,从而挖掘出我们对于美食的新鲜兴趣和激情。
让美食走回本来的路,让我们再次感受“吃货”与“美食家”之间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