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踉”这一组词的含义和用法
什么是“踉”?
“踉”是一个汉字,读音为“liàng”。它的组词有:踉跄、踉蹡、踉踣、踉踉跄跄等,这些都是带有贬义的。相反地,“踊”也是一个汉字,读音为“yǒng”,它的组词有:踊跃、踊跃而行等,这些都是带有褒义的。
“踉”这一组词的含义是什么?
“踉”这个词的通用含义是行走不稳定,缺乏平衡与稳定性,常用来形容走路、跳跃、运动等时出现的不稳定情况。比如说,一个人喝醉了后走路就会踉跄;一个刚开始学跳舞的人跳得不好就可能踉蹡。
与此同时,有些词汇中的“踉”也表达了贬义。比如说,“踉跄”是形容一个人走路不稳定,两脚交错,有可能会跌倒;“踉踉跄跄”则是形容一个人走路时摇摇晃晃的样子,让人看了觉得很不舒服。
“踉”这一组词的用法有哪些?
1. 形容行走不稳 / 蹒跚:
“踉跄”是形容一个人因为身体的某些原因不能走路很稳定,脚步错乱,不太容易平衡,有可能倒地的状态。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喝醉、病倒、脚抽筋、残疾等情况下的不稳定状态。例如:“他走路踉跄,好像马上就要倒在地上。”
“踉蹡”也是一个词汇,与“踉跄”同义,意为行走不稳 / 蹒跚。刘汉《柳毅传》中有句话:“汉海山中,道路崎岖,柳毅因地势,踉蹡跌罅。”
2. 形容姿势不雅 / 举止不端:
有些词汇中的“踉”是形容人的姿态或举止出现缺陷,形容举止不雅、行为不得体等情况。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因为自己诗词练得不好,走到花园里来想想,就“踉踉跄跄到了二门上”。这里的“踉踉跄跄”是用来形容贾宝玉心情不佳的姿态。
“踉踣”也是一个词汇,意为“姿势不雅 / 没有风度”。在唐代的《唐人类事》中,有这么一句话:“董娇捏玉,羞涩可爱;才人款步,聚云叠霞;表示入蹈,风流俊秀;扫香径来,踉踣滔滔。”
3. 形容跳动 / 震荡的声音:
有一些词汇中的“踉”是用来形容动作、物体表面中出现的震荡、跳动的状况。例如:我们会用“踉跄”来形容一个人的行走状态不稳定;同样的,我们也可以用“踉蹡”来形容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波动不定的状态。此外,“踉踣”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东西表面上的跳动或是震荡。例如:风的呼啸声使得树叶“踉踣”着跳动,人们听了就觉得极其清新。
总结:
“踉”这一组词有着非常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常用来形容行走不稳定、姿态不雅和声音跳动等情况。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境来确定使用哪一个词,同时需要注意这些词汇都是带有贬义的,所以在正式场合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