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杂谈 > 端午节的来历。(端午传说: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的来历。(端午传说:屈原的故事)

端午传说:屈原的故事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据《史记》记载,端午起源于中国古代江南地区的龙舟竞渡,后流传至全国各地。但在端午节的背后,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古代著名诗人屈原的故事。

一、屈原与楚国政治动荡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楚国的一位大臣。他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当时,楚国正面临外族侵略,内部也政治动荡不安。对此,屈原尽心竭力,走遍天下为楚国求援,为强大楚国呐喊,但是功德未建,反而遭到了吴国的排挤。最终,他失宠而归,深感失落和孤独。

二、屈原的离奇遭遇

随着楚国权力斗争的日益激烈,贪污腐败的官员渐渐多起来。屈原希望倡导的中原文化和道德准则,在这里失去了价值。终于,在公元前278年的端午日,屈原不堪忍受楚国的腐败乱象,在岳阳楼投江自尽。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并非就此结束。在屈原身亡的时候,百姓们深感悲痛,纷纷划舟捞取屈原的躯体,哀悼着他。另外,还有人前往岸边跳入江水,让余下的食物达到屈原的遗体下面。这就是后来风靡一时的“赛龙舟”活动的由来。

三、端午节的传承与发展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划龙舟,吃粽子,于五月初五日庆祝。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对于屈原的怀念和纪念。古人有云,“风华正茂三尺童,分了乌江阔几重。不为求名为报国,屈原死节援楚龙。”就是对他特有的崇敬和怀念。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有文化内涵的一种。在充分继承和传承端午节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我们也应该让它进一步融入到当代生活和文化创新中去。